帮助&资讯

在线教育 — 疫情下的教育:扫描

2020-12-14 14:49:17

近日参加了几个会议,都是有关疫情下的教育。虽然不能涵盖全球各地,但也可以提供一个扫描式的观察。这类观察,不是普查的结果,讲不出各类情形的分布;但是却可以从各地的差异,大致摸索到有关的因素(或曰参数),可以作为长期观察探索全球状况的起点。

教育政策韧性十分重要

不过有三点需要说明。第一、所谓「全球状况」,真是多元得很,愈来愈无法用简单的描述来概括。莫衷一是,也许将是新常态。第二、情况变化非常迅速,一位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教育负责人,5月中还做了一个非常乐观的全球扫描,到了7月中,悲观却成了他的基调。第三、疫情,成了几乎各地所有政府的考验,都显得有点手忙脚乱,因此,观察一个教育体系的现状,天天在变,说不清这是疫情直接所致,还是因为政府的慌乱干预造成。这就增加了全球局面的多元性与多变性,更谈不上有什么规律或者趋势。反正疫情来得非常快,又变得非常快。

停课。疫情对教育的冲击,当然首先是停课。停课,也不是没有地方差异的。简单来说,学校是人群密集活动的地方,停课是防止病毒在学校扩散。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3月底,疫情放缓,4月初,疫情转坏,马上把实行了只有几天的「一周一天在家学习」,转为全面停课。这是按疫情的变化而实行的措施。在英国初期,有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对少年和儿童影响极微,因此不主张停课。至今还有一些北欧国家,抱有这种想法,因此反对停课的声音不绝。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科学分析与政治考虑,在教育领域一样有不断的争持。

忽略学生差异

二、学习模式。各地的学习模式,自然是以线上学习取代课堂上课,以实现「停课不停学」。这里面有许多可能性,这里把上海的做法,根据上海张民选教授个人的观察,作为一个框架,就会明白里面的许多环节。

上海设计并实施了一套全市的线上学习体系:全市统一时间,统一播放,统一内容。比如说周二,第二节,中二地理。全市一起收看(所谓「直播」),称为视频课程。每节课,讲的是全市最优秀的教师,但是只讲20分钟,然后由本校的教师作20分钟辅导。直播以后,片段放在网上,可以重复看(所谓「点播」)。

播放采取「多通道」——电视、电台、互联网——同时播放,也要求学生备有多种终端,电视机、收音机、电脑、平板、手机都可以;一种不灵或者收看不佳,可以用另外一种。为此,上海动员了全市12个公共电视台与电台, 44家网络公司,同步播放。为了制作教学的片子,也动员了上海16个区,分别承担制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集中解决教学进度和技术参差的问题。但是也意识到这样做,就不如平常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个别性,也削弱了上海学校原来的多元姿采。而且优秀的教师一般都在名校任教,不一定能适应较弱学生的特点。不管如何,上海现在把这些视频课程,全部长期留存在网上,作为下学期开始的,实现融合教学(Blended Learning)的素材。

上海这样的做法,会议上其他国家就觉得叹为观止,这种全系统的统筹,在其他社会只能够作为理想,很难实现。这也表示,上海这个例子,很清楚地说明,要实现真正的线上教学,会有哪些环节,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线上教学加速 容许同学开拓新眼界

三、学习内容。从学习内容来说,上海这个例子,基本上是让线上学习,尽量接近课堂教学,也就是完成原来课程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在香港,也有一些学校采取这种概念。其他地区,绝大部分也是这种思路,而且都是一种「追」进度的心态。

但是也有些学校,不把线上学习的内容,限制在正规的课程之内,而引入一些原来课程没有的内容。尤其在小学,本栏介绍过,这些内容,可以是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可以是某种制作或者游戏,也可以是家务、烹饪、「断舍离」,又或者通过家长的合作,了解父母的工作、家族的历史、家乡的风貌等等。

也有一些学校,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最近,由于一个香港的研究项目,意外发觉不少学生,多看了很多课外书。也有学生自己钻研某种科学知识,或者某种体育运动……

课内、课外、自选,这三个方面,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天地。由于疫情,反而开辟了新的境界。读者会问:线上学习,成效已经打折扣了,哪来时间再学其他?其实又不一定。也是最近所得,有家长发觉原来一堂35至40分钟的课,老师15至20分钟就完成了,而且学生似乎也很有收获;家长说,岂非只要一半时间就能完成课程?这当然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的确,疫情给了我们很多可能性,很多思变的空间。

改变

不过,话得说回来,要学生在课程以外学习,在最近各种跨国的讨论中,很少出现。在很多其他社会,基本上教育的内容,还是停留在「课程」;虽然有时候他们的课程,有比较宽阔的定义。从全球来看,这是大陆、香港、新加坡等才有的「奢侈」。

有待解决。线上学习,看来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必须部分,这也许是教育的新常态。于是,值得注意亟待解决或者被忽略的一些方面。

  1. 设备。本栏多次强调,也是同时陆慧英的大规模研究的发现,设备的参差,是实现线上教学的致命弱点。香港有政府资助的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计划,又有很多捐赠。我们自己还很不满意,但比起其他地方,已是比较幸运。英国在许多偏远的地区,没有Wi-Fi覆盖,学生无法上课。在美国,有个别学区,为求「公平」,要全部家庭有Wi-Fi覆盖才准许线上开课。在巴西,许多地区学校与家庭都没有基本设备,没有办法上网,也没有电脑(很多学生甚至因为没得返校而没有饭吃)。可见,线上学习逐渐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世界上的教育不均将会骤然加剧。
  2. 幼儿学习。停课以来,幼儿教育是一个重灾区。线上学习,也许高等教育最容易适应而且可以有利,很多地方的大学准备来年全部线上学习。年级愈低,线上学习的困难就愈大。幼儿教育,几乎完全依赖家长,又很难遥距与学生交往。这方面,与我们熟悉的幼儿教育相去甚远,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很好的方案;甚至大多数被忽略。近年全球鼓励早期学习的趋势,势被割断。会影响一代人。    
  3. 无试入学?美国愈来愈多的大学,入学取消对标准测验成绩的要求。英国也取消了A Level考试。他们的大学如何收取学生?这种迫不得已的做法,歪打正着,正好解决着长期在中小学头上的紧头箍。这将对全球有难以估量的良性影响,但是对于收生的新常态,大家都知之不多,翘首以待。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