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在线教育 — 邢晖:新政策背景下在线职业教育“三变并举”

2019-09-06 11:40:58

811日,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在羲皇故里甘肃天水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西部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与发展前景“主题论坛中,来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邢晖做了“新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三变并举””的报告,她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是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职教“新政策背景”,一个是职校“三变并举”的应对。

 

职业教育新政策新背景

新政策背景突出三个关键词:20条”、“扩招”和“扩训”。

 

第一个词是20条”。2019124号,国务院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个重要文件,前四个文件都称《决定》,(具体略)。这次所以称“改革实施方案”,表明有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主要提出了20条重要的职教改革举措,所以简称“20条”,显然表明我们的政府抓职业教育,更加的具体,更加的接地气;它的重要立意,一是为了落实,要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落实两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二是为了深化改革。一如既往、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地坚持了40年来职业教育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20条内容丰富,创新点和亮点不少,有很多理论研究、政策拓深、实践探索的空间。所以20条就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界当下最大的主旋律,最重要的政策背景。这是第一个新政策点。

 

第二个词叫“扩招”。源于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关乎国家的六大稳定之首的,稳定和促进就业这个版块,比较大篇幅的谈到了职业教育。其中有这么两个数,一个是2019年全国的高职将扩招100万,扩招的对象除了我们习惯的传统的高中毕业生含三校生以外,还有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后来也包含职业农民,这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变化,意味着高职的生源结构和招生方式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今年的扩招,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面向学校的“应届校招生”,一个是面向社会的“多元社招生”。

 

第三个词是“扩训”。总理政府报告中还提到另一组数字,就是中央政府将从失业保险金中拿出1000个亿,2019年培训1500万;后来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为主导,起草了一个重要文件,最终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誉颁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提出了“315”培训计划,就是用三年时间,政府投入1000亿,开展5000万人次的技能培训。这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应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给他概括成“扩训”。

 

目前,全国大约有10300所中职学校,1420多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还有N多的培训机构;“扩招”和“扩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这些机构义不容辞。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的重要背景。

 

稍微延展一下20条。这个文本中8700字,前言和正文这两大部分,都有很深的内涵。我个人认为核心问题主要解决两件事,这两个核心点都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论述。第一是针对“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要求,解决“如何完善体系”的问题,比如进行1+X试点,从教育学的意义来说,主要是书证融通;比如说要解决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之间的互认互通互换的关系,提出并开展“国家资历框架”试点,又有了“学分银行”这样的灵活管理制度。再比如,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坚持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地位,继续坚持“在高中阶段保证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高职可以尝试长学制培养,开展职业教育本科的试点,还有让一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大学;再如,提出“育训结合”的要求,对于我们职业院校的功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甚至很多新的概念,新的提法,新的举措,都是为了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这样一个任务。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十九大报告说的,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也是职业教育带有基础性、方向性、根本性、本质性的问题。那怎样深化呢?在“20条”中很大的亮点和突破,正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了要发现和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认证30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还提出培育五百个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教平台,还要培育一百个国家级的产教融合型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要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创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实施1+X证书试点,普遍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等。我个人认为,这都是围绕着怎样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样一个话题展开的。

 

20条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文件,它既是国家的顶层设计,更重要的也是指导各个行政部门,指导各省地市等地方政府,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南,怎么落地压实的指导性文件。所以继20条之后,关于双高的实施,关于1+X证书试点,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遴选,关于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经颁发了十几个重要的文件;地方的比如河北省有“30条”,山东省有“10条”等;围绕着国家“20条”,部门的、地方的、行业的、学校的,都可能相即出台贯彻20条的具体更落地、更落细的文件和措施。特别要提的是,西部教育,特别是西部的职教,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到底如何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想各省各地各有高招。

 

职业院校“三变并举”的建议

第一个应对是实现“量变”。2019年整个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事实上今年全国招生计划大概是496万,在过去最多368万多的基础上,扩招恐怕不仅是一百万的问题。一是历史的分析。2006年职教也有大扩招,那时对大教育来说,扩张重点在高中阶段,扩招重心在职业教育;这一次扩张重点在高等教育了,但重心还是职教,说明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这个方针一直都没有改变;二是更高的站位。此次扩招,首先是解决延缓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政治任务,招生任务完成的怎样,背后是严峻的考验和深刻的影响,最深刻的应该是倒逼院校改革;三是生源结构变化背后的挑战。这与“序变”相关了。这方面还想多说的是,我们西部是教育市场的大户,生源还是比较聚集的地方,在这个时候怎么样抢抓机遇,扩大我们学校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以及扩大我们的学校生均规模,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这叫量变。

 

第二个应对是主动“序变”。序变指的是结构性变化和调整。生源结构是一个显性的现象,其实背后将会带来很多的变化。比如扩招和扩训背后,院校功能结构要“育训结合”,目标结构要学历与非学历结合,形式结构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专业结构也要对接市场需求,比如20条要求的“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听下来感到西部职业院校的学校布局结构也亟待调整;总之,针对过去长期以来学龄段化的、学历化的、全日制的、单纯学校化的倾向,要逐渐转向学龄段与非学龄段并举,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举,学校与企业社区社会等并举;再比如,随着专业群的建设和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组织系统等都可能发生变化;还有职业院校的教师、课程、教材及教法等,如何主动应对这些功能性和结构性的变化,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第二变。

 

第三个应对是突出“质变”。这次高职扩招的口号是要有质量的扩招,公平和效率、规模和质量应该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我们不能光扩了量而忘了质量。    质量的问题我也归纳为“三个三”。一个是我们要抓住三个环节的标准,第二个是“三教”改革是提升质量的切入点,第三个是三个维度的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142,”框架结构。稍微再展开一下。

 

一是职教标准体系建设。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这也是20条中的重点和亮点之一。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职业教育缺乏标准或者说标准体系不完善,是一个较大的缺憾,如果没有客观统一的国家层面的标准,行政指令就可能成为判断和决策的标准,也难免会出现主观和不被认同的情况。现在要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要素国家标准,非常必要和重要。从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校长和教师标准,到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课程和教学标准、教材标准等,到1+X证书标准等。先有国家标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随之是否应该有地区标准和行业标准、学校标准?比如我们西部,根据我们自己的教育的基础,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我们学生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考虑自己的标准?比如国家的专业目录每五年要改一次,学校根据国家的目录每一年进行一次修订,我们西部的根据我们自己的区域特色,到底应该怎么修订,怎么调整?这是给我们提出来的问题之一,显然学校就应该有自己的标准。我认为,标准也应该是分层分类的,职业教育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是把教师、教材和教法,这“三教改革”作为提升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关于教材,20条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倡导活页化和工作手册式的教材。现在正在开始试点的1+X证书,教材的呈现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来做的。所以我建议我们西部省份的学校,有机会能参加这样的试点就积极参加,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新的事物。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措施,都是20条中释放出来的信号,具体措施和要求也谈了不少,不再多说。第三点是我个人多年思考和研究的结果,简单陈述一下。

 

三是扭住142”关键要素狠抓质变。这是我研究思考的3.0版,核心是什么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办学和育人质量,涉及到内涵建设的一些抓手,提炼也在不断优化和与时俱进。所谓“142”结构是指,一个根本,四个关键,两个节点。时间关系,只能点点题了。一个根本是立德树人。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的第一句话都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的立德树人,除了要体现去年全教会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突出职教特色,如更要注重劳动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培养、渗透和结合;职业教育也要服务于全教育,职业启蒙、职业体验和劳动综合教育等。

 

四个关键要素是,专业(群)、课程、师资和实训基地。这四个要素在教育学上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凸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是一条主线,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老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平台。当下我们的学校要抓住专业结构是否对接产业结构,是否满足两个需求?要建立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建设是核心。课程在教育学中是最具实力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核心的要素,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职校都知道,前两年是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作为一个抓手,来推进我们职教的质量提升,这次在20条里,强化了三教,教师、教材和教法,这也是一个切口,小的切口带来大的变化,顺应了我们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教什么怎么教至关重要。

 

教师建设显然是关键。20条中的第12条是,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共8句话。第一句说了教师的结构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将来我们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老师,更多的从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社会人中公开聘用,从明年开始,原则上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当然我们现在的教师存量,大约80%-90%的老师都是三门生,大概有80%-90%的老师都不是师范毕业,这种情况怎么改善?国家提出了我们“双师”型的教师要达到50%,现在大概是36%左右,这个数字在不同地区也是相当不平衡的,比如申报“双高”的230个学校,他们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我看几乎都不低于80%,但是对于我们西部的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就偏低些;怎样培训教师、怎样激励教师、怎样考核教师等,20条里也说了很多办法,这里不多说。实训基地是条件。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主要体现教学、应用性研究、生产、培训、考证、竞赛、创业等功能,20条中提到要建立300个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还提到要探索实训基地的多种经营方式,应该说深化了职业院校跨界创建实训基地建设这件事。以上四个关键要素建设中,“五个对接”是核心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

 

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节点:一个是校企合作,一个是信息技术。这两个要素都不是目的,但它们确实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必由之路和不可或缺的手段。而这恰恰是职业教育当下最薄弱环节,也是难中之难。比如校企合作,是具有当代意义的职业教育40年的孜孜追求,十九大之后近些年来,以发改委为主导,从2017年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六部委出台的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到今年颁布的实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施办法,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基地提出六条要求及组合式激励措施,这一连串的政策措施,推进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进程。总之,这两个要素都是非常大的话题,从政策上、理论上、实践上,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从历史演变和现实未来等,太多的角度都有极大的空间去探讨。把校企合作和信息技术研究深了、透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重要地位,应该会更加凸显。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