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elearning平台 — 电子教学之后,下一步就是电子学习

2021-05-14 18:09:39

电子教学原本是众多教学手段的其中一个,因为疫情而长期停课,大部份学校又希望可以维持服务,它变成了所有人唯一的手段。在慢慢复课之后,不少学校也开始讨论如何将教学延续下去。

而在这次超巨型的社会实验里,大部份的经验检讨,都集中在几个问题:怎样在硬件和技术方面支援学生?怎样用各类工具教得更好,尤其是如何提升片段的水平?怎样鼓励学生的互动及参与?

要是以上的观察没错的话,读者可能已经察觉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教」的部份。这些讨论多少像观课的角度看电子教学:这些课堂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技巧如何?学生参与多不多?有没有跟进活动?

而如果读者是教育同工的话,接著都会想起疫情期间,无论花了多大的力气去设计课堂、编排直播时间表,复课后,总会遇到一些学生或在一些课题上,学生的评估表现强差人意。(当然,不少学生都会说,复课后诸多的测验是压力,对紧张自己的教学表现的老师何尝不是?而对电子教学关心的老师更是。我对学生说:这些测验结果如果不好,不只是用来吓你,也用来吓我自己:到底电子教学的极限在哪里。)

教师透过各种视讯工具授课、各类学习管理系统(LMS)分享及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又尝试以各类游戏中学习及实验工具来代替真实的互动和实验,无疑我们在「教」的角度尽力协助学生维持自己的学习规律、模拟他们最熟悉的学习场景。当然老师可以做得更好,但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前所未有地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不在课室,很多平时同侪间的学习动力,老师驱策下的学习习惯都未必能随之转化到他们自己全面(而未必可以主导)控制的环境里。

这些问题,可以总结在一个观察之上:平时上堂会记笔记的学生,在网课时也会记吗?笔记的作用,是让学生可以除了听之外,有一个记下课堂所学的机会;有些老师会设计工作纸,让学生边听课填,确保学生可以记得课堂所学。这些活动的重点都是在问:如何鼓励学生累积与建构自己的知识?诚然,在日常的课堂中,师生未必察觉可以有空间,让学生自己沉淀所学,而学生自己亦多认为抄足老师在黑板上的东西,配合课文,就可以温习。

在疫情期间,这种学习模式就被网络划开,学生要靠自己的学习技能回应网上教学所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但问题却是,学生往往不懂运用这种自由。因此,在疫情下,学生更具体的问题是:在学生主导的情况下,他们如何掌握自己的资源如何总结自己所学,如何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从不少复课后自信不足的同学口中发现,这些都仍有甚大的讨论空间。说到底,这里至少包括两个现时经常在商管文章所讨论范畴:

时间管理及任务管理:即学生怎样设计和运用自己的时间及学习过程?

知识管理:即学生如何累积自己所学?

以我的学生为例,有几个会告诉我期间学懂了很多平时没时间学的东西,有的学懂了写程式,有人看懂了外语;有几个会拿来自己製作的笔记,说起自己平日只懂抄而不懂整合;当然,也有不少在课前课后在担心自己落后了多少。他们有的感受是:坐在电脑面前,听了老师讲了很多,也像平时一样写了很多,但总觉得自己没「学」过多少。就正如不少大学生觉得,没有回过学校大半年只上网课,觉得要退学费。这反映问题是否在「学」的角度,大家没有充份为自己累积知识的经验?

这些分别,就正好是我们在疫情下需要反思的地方:真正的学习不在教室,而是我们怎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自己要因时制宜地懂得使用新科技教学,但学生又如何运用新科技学习?回到日常,我们又有没有空间让他们多用新科技,放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空间,好适应可预见的不稳定的学习环境?又有没有想过,我们在旧科技年代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年代又有什么修订的空间?给大人的知识管理和任务管理软件工具,对学生又有没有帮助呢?这些「学习技术」,又怎样可以套用到教学上,成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呢?这些都尚待我们探讨。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