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微课程 — 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不仅仅是小视频那么简单

2014-12-31 09:28:44

微课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迅速在国内走红。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大概有三个:碎片化时代的移动智能学习趋势;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在线教育公司的竞相收购。

其实,在一个一线教师那里,微课能火的原因很简单,微课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呈现模式,进而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这样还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的话,一位江苏的语文老师说,他觉得微课可以把老师从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微课的“命运”,只能等待被选择

微课是什么东西?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好像这些都还没有搞清楚,微课就火起来了。看看国内几个自称专家的观点,几乎没人是一样的。也许新生事物从来就没有按照专家的想法去发展过。只要它有生命力,它总是会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式。

我个人觉得微课的确是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知识传播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学生喜欢的问题。因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微课天生是属于线上的东西,是天然要被学生选择的东西。因此微课的一切发展都会基于这个不同。教师必须考虑很多此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了。比如,我的微课是给谁看的?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特征和喜好?如何才能让我的微课被学生喜欢等等。这将带来巨大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选择的。

既然要让学生喜欢,还要达到特别明确的知识/技能传授的目的,创意就成了关键点。因此,我认为创意是微课的灵魂。创意微课带给教师新的挑战,也是新机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公司投资制作的微课质量都非常一般,根本不会有学生喜欢,因为没有创意。为什么?一方面,公司是按照工业化的程序和模式来要求制作微课的;另一方面,创意是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和考虑成本也根本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创意的方向上。

 短视频只是形式,学习行为追踪才是制作目的

那么,微课的创意会在那些层面展开呢?

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容的组合方式;一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组织需要有强的关联性和故事性,既实用又有趣,还能突出知识间的核心联系。内容组合的过程有点像写一篇微小说,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能够产生共情的效果,进而达到新知识/技能的传授目的。内容的呈现更像是根据创意脚本拍一部微电影,需要动用各种媒体要素形成直观,有趣和美的观赏体验。

从这些角度来讲,一个人完成所有环节的情况几乎不可能,更不可能出精品,即便有也会因为成本问题被压垮。所以,高品质的,受学生喜欢的微课一定不是一个教师能玩得动的。更何况,教师根本不善于技术性的东西,对于拍电影的流程更不熟悉。

我们当前对微课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概念。因此有人责难微课道,这么短的一个视频能解决什么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数据化的概念。微课的制作还是凭经验进行的。一个方面,对于不同性格偏好学生的微课适应性研究尚属空白(没准儿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另一个方面,学生的微课使用情况还无法形成有效反馈数据。微课作为在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远还没有嵌入到有效的数据链条当中。当然,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似乎有些太过苛刻了。因为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走通在线教育的闭环。

微课没有我们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放在未来在线教育的大环境下。但是,毕竟还是要符合阶段性发展的需要。我现在就在带领团队做微课,所以,即便我们现在的很多微课相关工作都有问题,但还是有意义。正如我前面说的那句话,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对待它,它总是会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式。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