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碎片化学习 — 碎片化学习是一个悖论?深入了解碎片化学习

2016-11-11 12:07:23

碎片化学习的起因“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学习的需求一直存在,对零碎时间如何使用的需求一直存在,甚至让这二者结合的解决方案也是,比如那个走路看书撞电线杆的例子。只是为何今时今日,我们会如此严肃地遇见“碎片化学习”这个概念呢?不过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个解决方案执行起来更简单、更有诱惑力罢了: Wi-Fi+沙发,一个经典的碎片化学习场景像魅影一样跟在我们大多数人身后,无声无息。

碎片化学习的起因

碎片化学习,无外乎是知识与时间的碎片化,而这二者又深深影响了大部分人“碎片化学习”的背后动机:无意识的消遣,以及浮躁。

对于时间,人们往往并没有精力去为这些碎片化时间筹备一套任务体系,因为真正能被有效执行的任务都需要认真的事先评估。所以刷公众号是消遣的同时又顺带学习了,此举带给人们的满足感能轻易蒙蔽其实际学习效率与效果的评估;

对于知识,碎片化与体系化在逻辑上并不天然背离,然而同时达成这两个目标却是高高的门槛。既然朋友圈里的推送文章能迅速得到精彩结论,何必费神思考推敲?既然能够随点随读,何必费神安排与跟踪进度,来保证学习效果?

碎片化学习的效果评估

如前文所述,“无意识”、“消遣”、“浮躁”这几个负面关键词让碎片化学习变得面目可憎,难道碎片化学习真的没有效果了么?不一定,这里我们用成本收益这种工具来对碎片化学习做个分析。

从收益来看,大家们给出的权威判断,以及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印证一些结论。简言之,信息来源多,信息获取快,学习成本省,学习效果好。这么看来,“多快好省”终于在“碎片化学习”里完成了跃进;

从成本来看,似乎前述的“学习效果好”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

学习效果好”就要打个大大的折扣

首先从学习内容上看,碎片化在相关知识本身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片面化。举个例子,我的同事钻总,是个老三国迷,当年笔锋甚健,光写曹操便可一人千面。十日一文,言尽“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读后便觉那曹操就是个流氓;又十日,畅谈孟德“观沧海”,妥妥的建安君子一枚;再十日,“五色棒”棒杀蹇硕誉满京城,威著乡里,汉末包公又是舍我其谁! 一个曹操尚且多面,市面上各种成功论、方法论之利弊更是需要仔细斟酌,倘不幸只见其一,碎片化难免片面化。

从学习行为上看,被权威的只言片语引导,容易导致学习者全盘接受而忽视了思维判断与辨析;同时学习者的诉求,也会从体系化的知识学习过程训练,转为倾向于快速获得成果,慢慢会导致学习能力的退化。

从学习心理上看,一颗坚韧的质疑心,逐渐被脆弱而且时常戛然而止的好奇心所取代;同时,意见会迅速被统一,优秀的思考品质也会越来越稀有。

如何正确碎片化学习

时间的碎片化很难改变,那么,时间碎片化,是知识必须碎片化的诱因吗?

是的。学习总伴随着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作为重要投入要素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了, 必然也会导致学习的碎片化。

既然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常态,如何去适应这种常态,并能提升学习效果呢

碎片化,并不在逻辑上割裂碎片化与体系化的联系。我们念书时是由老师和教学大纲为我们先完成体系化,再按照进度去每天碎片化地学习各科内容;离开了课堂,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先接受了碎片化的信息,然后需要我们自己去搜索与寻找体系化的知识(自己完成体系化的“教学大纲”),然后进行碎片化学习。这是一个先碎片化,后体系化,再碎片化的过程。

我的建议是,带着问题去阅读,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一味否认碎片化学习价值的提法,我不能苟同,但对知识的思考与提炼,实在是比知识本身重要太多。


请扫下面二维码关注“老魏说”公众号,阅读更多干货文章


老魏说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