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资讯

网上教学 — 线上学习究竟带来了什么?深度思考

2020-12-14 14:49:17

由于疫情,如今世界各地不约而同,都马上转到以线上教学代替课堂教学,也就是「停课不停学」。有些地方,政策上原来毫无打算,被逼上梁山;有些地方,原来准备慢条斯理、循序渐进,疫情变成了催化剂;有些地方,原来以为教育科技的应用,自己颇为先进,同样感到措手不及。

对于线上学习(e-learning),虽然全球各地平时的准备程度很参差──无论是硬件配备还是教师能力──但是都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往往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短,教师就可以上马;有些则甚至是边做边学。教师的适应与能力与学习速度是惊人的,到处如是。

各出其谋 创意大爆发

学生学习模式的转移,变成「在家学习」,马上暴露出家庭状况的参差。这里面,有家庭经济状况、硬件设施、父母工作性质、家长的承担、家庭的和谐、等等的差异,都不是教师可以预料或者解决的。这就显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一个特点:通过学校的划一安排,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学习景象。选择,这种依赖学校的「平等」泡沫,一下被戳破。

由于没有预设的程式,老师各出其谋、各显神通,于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教师创意大爆发。许多机构打算做一点调查与统计,发觉极为困难,因为新生出来的种种创新,实在是太多太多,来不及收集、归纳。

各地都有愈来愈明显的声音,质疑平时习以为常的学校教育的内容、模式、方法、考评。在没有办法完全追赶进度的情形下,开始出现突破正规课程规定的学习。

许多地方都出现一种意料之外的现象:平常不大活跃,甚至不高兴参与的学生,在线上却活跃和主动起来。也有不少地方反映,平常不算突出的教师,在设计和安排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却可以非常活跃,成为出色的策划和领先人物。

各地都出现的,教师普遍觉得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虽然只在线上见面,但是小组的互动,个别的交谈,都使他们更加了解学生。不少教师也会听到学生对他们辛勤的赞赏与感恩,教师自己也很感动。他们眼中的学生,不一样了。

疫情泛滥之前,线上学习,或者更广义称为e-learning,大家都不能说不重视,但觉得是比较遥远的事,教师还要慢慢准备;全球如此。有些比较进取的政府,准备5至10年去培训教师作「线上教学」。现在证明,关键不在培训;或者说,培训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线上线下 教学新常态

现在,停课以后,教师掌握数码教学,应该已是不在话下,而且发展潜能甚大。学生运用电脑、上网,应该也不再有技术障碍。问题是:这种新的学习形态,是完全作为权宜之计,昙花一现?还是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新的一面,补充和丰富我们的教学形态?假如是前者,也就是速速「打回原形」,那也许是浪费了近4个月来教育界辛勤耕耘开辟出来的新天地。

第二、假如如此,家庭之间的「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必须全社会着力去解决。上述的PISA研究,学生使用电脑的机会,香港属于国际水平之下。这次停课初期,这种「鸿沟」就非常突出。虽然有「关爱基金」一直以来的补助,但是实际情况,并非一家一部电脑就能解决问题。各方慷慨捐赠电脑之后,网络覆盖就变成主要问题。慈善机构捐赠的钜量SIM卡,虽然能够止渴于一时,却难顾长贫。

最近听到华东师大袁振国教授说:「谁也没有预料到,在大陆广阔幅员城乡的(近25万所)学校,可以在转眼之间,实现线上教学。」(大意)可见,全球瞬间进入新常态,提升学生的数码素养(Digital Literacy)马上成为燃眉之急。线上学习势必成为学生生活一个重要环节,全社会有责任让每一名学生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就要保证每一名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能够在家上网。这是新时代的教育机会公平,再也不是20世纪仅仅在于「入学」的低标准。

也可以有相反的想法,美国有一个城市,市长宣布,每一个学区,要是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电脑,就不准进入数码教学。笔者听到,一时愣住了,难以思议。

第三、线上学习、数码教学,却又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部。笔者估计,疫情之后,学校生活将会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经过新尝试的线上学习。线上,并不等于要「在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实施逐步复课的过程中,给学生4种选择:教室面授、听课提升(在另外教室视像听课、自由活动)、在校(大堂)自修、在家自修。不只全校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模式。

线上学习,其实不是一种方式,而是引发了许多可能性,突破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笔者在一个会议上,提出下面的对比:

传统习惯:教为主,讲究的是──知识、成绩、规范、终点、充塞、标靶、共性、考评

线上启示:学为主,着重的是──能力、经历、释放、起点、留白、综合、个性、观察

第二部分,传统教学。原来的课程,面对的考试、升学,是挥之不去的,也不是教育内部可以改变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也一定还会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划一安排。不过,上述线上学习的启示,应该可以慢慢渗透到传统的学习领域里面。

第三部分,群体生活。这包括体育运动、课外活动、学生组织、科学实验、校外体验、海外交换、服务弱势、灵性修养……还有许许多多不明文的师生交往、同学相处、等等。许多教师说,平时理所当然、不加注意,现在才感到非常珍惜。疫情过后,有心的学校也许会加强这些方面。事实上,笔者最近参加的讨论,不论国内国外,都说要加深注意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社交与情绪学习),而此类学习,不是靠课程,而是靠实际参与群体活动。这类学习,现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广告位
即刻开始,免费体验 EduSoho 强大功能